上海科创路上 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正脱颖而出
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人才是核心要素。上海于2012年设立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用于表彰活跃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及企业创新领域的青年人,今年共有10人获奖。
他们中有八名70后、两名80后,年龄最大的45岁,最小的36岁,平均年龄41岁。他们的成绩与年纪一般绚烂,在上海这片科创热土上,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正脱颖而出,用青春和智慧书写新时代的奋斗答卷。
陈运文:用数学的方式“断文解字”
陈运文: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达而观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及董事长,主攻计算机阅读理解文字。
科创感言:上海是最好的创业热土,“张江男”踏实肯干。
陈运文的办公室名叫“最大熵”,是一种算法,公司其他房间也都以算法命名,可见他对数学的喜爱。在复旦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时,他想到要把自己的数学天赋用在攻克计算机阅读理解文字上。此后,他一头扎进文本数据的世界,用数学的方式“断文解字”。
2015年,他创办达而观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下称“达观数据”)。眼下,已有几百家企业正在使用达观的语义理解人工智能产品。2018年,达观数据获得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含金量最高的“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
陈运文说,迄今为止,文本智能处理已经走过了符号主义、语言规则、统计学习、深度学习四个阶段。在去年底斯坦福大学推出的考验阅读理解能力的SQuAD大赛上,计算机的英文阅读能力首次超过人类,这意味着人们距离人工智能协助人类“断文解字”的目标,已经很接近了。
和英文相比,计算机“理解”中文更难。比如,如何让计算机知道“陈运文”是一个名字呢?他让计算机熟读百家姓,这样当计算机再次读到“陈”这个字时,就知道它可能是一个姓,再通过“喂食”大量文本,计算机可以用统计学的办法留意到人名搭配的词语,经反复练习后,当计算机再次看到“陈运文”时,就知道这是一个名字了。“古人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发现,这句话对计算机非常适用。”陈运文说。
创办达观数据前,陈运文属于国内互联网产业第一批“弄潮儿”。2011年,他所在的大数据团队就开发出了一套个性化的新闻推荐系统。2015年,他辞去百万年薪的工作选择创业。那时,他的身边已经有了一支好团队,团队成员曾在各种世界计算机程序大赛上披荆斩棘。“我们四年间写了两三百万行代码。”这意味着,团队已建立起一个全新的文字坐标系,这使得它已经能够帮助人类处理许多复杂的日常工作。
“文字这个东西,越做越有意思。”陈运文说,他还有更大的目标,希望未来5到10年国内一半的企业能用上他们的系统。他更希望为普通消费者研发能处理文本的“小秘书”——它能帮你润色文章,甚至只要告诉它提纲,就能帮你写出思路清晰的文章。
达声蔚:出国留学就是为了回国创业
达声蔚: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电子电路专业博士,上海小蚁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公司在影像智能终端产品等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科创感言:敢于放手,让企业满怀信心去创新。
一只扎根上海的“蚂蚁”撬动着全球智能影像市场:截至去年,小蚁科技拥有1300万全球用户,其中包括50万商业用户,在影像智能终端产品、计算机视觉算法、深度学习等领域处于全球行业领先地位。
作为公司联合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达声蔚一直怀揣着一个理念:“无论选择做什么,都要把它做深做透,给用户最好的体验。”他说,这是小蚁的生存之道。
达声蔚199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同年赴美留学,选择了集成电路设计方向。“学成后,我肯定要回国创业。”留学前,达声蔚就给自己定下人生目标,这不仅是一腔爱国热情,更是他冷静分析后的决定。他说,中国在集成电路上的技术积累并不弱,而且市场广阔,在中国创业更易成功。
2006年,达声蔚回国与在武汉开设芯片厂的中芯国际合作,创办了磐宕微电子,生产音频芯片。“那时的想法是快点把技术变成商品,把中国芯片推向海外。”2015年,达声蔚决心走出集成电路这片“舒适区”,搭上互联网高速列车,小蚁科技由此诞生。他坦言:“在集成电路领域是做自己熟悉的事,只要坚持努力,就会有收获;进入互联网领域,要把姿态放低,像小蚂蚁一样辛勤工作,但又有无穷的力量。”
小蚁科技推出的第一款产品是小蚁智能行车记录仪,众筹价289元,却加载了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并在安全、清晰度、夜视、广角、耐晒、耐颠簸等方面有着不俗表现。便宜又好用的小蚁科技产品俘获了全球消费者的心。2016年,小蚁YI智能摄像机勇夺美国亚马逊黑色星期五监控摄像机品类销量第一;2017年,小蚁4K+运动相机成为亚马逊最佳新品运动相机……截至目前,小蚁科技的一半市场在海外。
然而,小蚁科技并没有“躺”在单个产品的成功上。达声蔚知道,互联网的吊诡就在于大众口味的变化莫测,只有不断用创新满足消费者对酷炫产品的无限追求,企业才能一直引领潮流。过去两年中,这只“勤劳的蚂蚁”又耕耘出智能家居、新零售等落地新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