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以为他从CMU计算机学院博士毕业后,会进入湾区最大科技公司成为一名工程师时,他却去了华尔街投行从事金融工作;当你以为他离开美国会顺势成为IDG一名专业投资人时,他却在国内创立了一家金融科技公司。
然而无论走在哪一个关口,身份几多变化,他对金融科技的初心却不曾改变:希望能将科技属性注入到金融科技行业里,让中国的企业和个人通过风险评估就能实现贷款。他就是冰鉴科技CEO兼创始人顾凌云,一位创在浦东的“创变者”。
(冰鉴科技董事长、CEO兼创始人 顾凌云)
趁体力和智力跟得上时,赶紧去创业
说起顾凌云回国创业之前的经历,可以说与“金融”二字紧密相连。
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博士毕业后,顾凌云没有依照常规进入Google、Facebook这些全球知名科技企业,而是去了华尔街投行美林证券,后又转战华尔街对冲基金,做基于算法的高频交易,成了一名金融从业者。
直到后来,他遇到在CMU就认识的前谷歌CIO道格拉斯·梅里尔,职业生涯才迎来又一次蜕变。2010年,顾凌云应邀以创始成员身份加入刚刚创立不久的ZestFinance——一家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大数据等技术运用于信用评估的金融科技公司。在ZestFinance的3年时间,顾凌云一手搭建起技术模型团队,并领导开发出了ZestFinance的前四代风控模型。
如果说,这边美国金融科技风头正盛,那大洋彼岸的中国互联网金融也正在野蛮生长。一大批P2P企业涌入赛道,发展红火。顾凌云当时就看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在美国这样的金融大国,P2P平台只有3家,但在中国却有3000家,中美虽然在政治、文化方面有很大差异,但我觉得在金融监管上要走的路应当是类似的。”
2013年,一向对“大势”有着敏锐直觉的顾凌云,在一场知名互联网金融峰会发言时提出,随着立法的逐渐规范以及中国慢慢不再是跑马圈地的发展,国内的P2P平台数量至少会减少到一半或者是2/3。
掷地有声激千浪,一席预判惊来人。顾凌云的这番发言,引起了现场很多人的关注,其中就包括IDG资本。
2013年底,顾凌云以IDG驻站企业家和投资顾问的身份正式加盟。在IDG的2年时间,顾凌云一直频繁往返中美两地,从技术角度与IDG的合伙人一起,集中关注金融科技赛道相关项目。
2015年某一天,顾凌云再次面临选择:做IDG专业投资人还是拿着IDG投资资金去成为一名创业者?经过一番思索,顾凌云觉得,如果自己创业成功,多年之后想回到投资行业,应当还会有机会。反之,可行度却不太大。所以2015年6月,顾凌云正式创办冰鉴科技,成为了浦东创业大军的一员。
(上海冰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做金融也做科技,浦东是最佳选择
浓厚的金融基因与科技氛围,让浦东成为很多金融科技创业者的第一选择,顾凌云亦如是。谈及最初为何会选择在浦东创业,顾凌云坦言自己对浦东一直情有独钟。
“对我来讲,浦东既有做金融的陆家嘴,又有做科技的张江,能把金融科技着力融合在一起,并吸引集聚了很多金融人才、科技人才在这里落户,这是浦东的一大优势;而且浦东对金融产业有着很深的布局、很强的前瞻性和很专业的知识储备,所以我觉得这样的环境非常适合创业。”
事实证明,顾凌云的选择没有错。扎根浦东的5年时间里,冰鉴科技得到了浦东新区政府各层面的大力支持。“无论是我个人人才政策上的落实,还是公司很多海归上海落户以及人才公寓问题的解决,浦东对我们创新企业的服务,体现在了方方面面,这在我看来非常得了不起,也从侧面印证了我当初选择浦东的正确性。”
如今,冰鉴科技已然是金融科技领域的领跑者。作为一家基于AI技术的独立第三方智能风控平台,冰鉴科技已经拥有110项软件著作权,获得14个专利,另有36个专利在实质审查中,,科技含量极高。此外,公司还获得了很多行业内颇具影响力的大奖,用顾凌云的话来说,“基本上这个赛道上的所有能获得的荣誉,我们都获得了。”
奖项只是对冰鉴科技过往成绩的注脚,对顾凌云而言,他真正想做的是利用科技赋能金融,通过对小微企业和个人风险进行评估,来实现纯信用贷款,解决资金难题。他自豪地表示:“过去几年,通过我们的产品,整个行业已经放出去的资金超过了数千亿人民币。虽然我们不是一家金融机构,但它实际上已经帮助了很多银行,将资金精准扶持到了那些需要贷款的小微企业身上。”
不同机构业务场景不同,需求自然也不一样,基于对业务场景的深刻理解,在技术的加持下,冰鉴科技推出了基于AI技术的智能决策风控一体化解决方案,包括模型调用类产品,系统应用类产品及解决方案定制化服务等。
具体来看,公司主打产品包括知识图谱与智能风控决策平台。通俗来说,知识图谱可看作是一张社交网络,把这里面每一个发生关系的企业和个人都揉和在一起,然后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去分析最终的风险到底有多大,可用于反洗钱等场景。顾凌云表示:“相较于以前的单点画像,做这个产品的难度成几何级增长,但准确度远高于之前。”
智能风控决策中台则是公司的另一主打产品,主要包括数据中台、风控引擎、联合建模、微服务系统等,能够为客户提供贯穿信贷业务决策的多场景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它就像变形金刚一样,大家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模块的自由组合,满足各类复杂决策场景的需要。
(2018年,冰鉴科技受邀参加陆家嘴金融科技服务业发展大会顾凌云博士发表演讲)
把科技做到骨髓里,才能打造行业标杆性企业
“无论是一家公司还是一个国家,最后的核心竞争力都会体现在‘科技’两个字上。”对于冰鉴科技的发展,顾凌云一直是“唯技术论”,希望能把科技真正做深做到骨髓里。他表示自己不会去做金融本身,而是把科技属性不断注入到中国的金融科技行业里。
就如曾国藩《冰鉴》一书中识人面相之术,可以根据一个人的面相、骨相和手相等来判断一个人,在官场和商场上应当如何使用。顾凌云在给公司取名时,也用了“冰鉴”二字。他希望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力量,将点点滴滴的信息组合起来,去判断个人和企业到底是好是坏,是否具有偿还贷款的能力。
“冰鉴还是中国古代的国宝重器,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做出一家中国的国宝级企业。很多人喜欢用一个数、一个宝来取名,与金融产生直接关联,但我觉得有些冷冰冰,我更喜欢用一些有温度、有人性的名词。”顾凌云进一步表示。
凭借强大的技术能力和产品实力,冰鉴科技已经拥有五百多家国内外付费客户,并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捷信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众安保险等金融领域标杆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除了国内,冰鉴科技还在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在泰国、印尼、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都有付费客户。
“从发展角度来看,中国的金融科技已经排名世界前列,引领着全球浪潮,也给了我们更多‘出海’的底气。”顾凌云以与新加坡三大银行之一的OCBC合作案例,给笔者作了生动诠释。
顾凌云记得,当时冰鉴面临的竞争对手有50家左右,POC测试极其激烈,然后仅4家企业入围。“除了我们之外,其他三家分别来自美国、德国和新加坡,最终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和对整个金融产业发展的理解,我们获得了OCBC的青睐。” 顾凌云在采访中自豪地说。
在与标杆客户合作的同时,顾凌云也提出了自己的未来愿景,希望能把冰鉴科技做成一家标杆性企业,让所有的金融机构,在想到该赛道中能使用的产品时,都能想到冰鉴。
但在看到中国金融科技崛起的同时,顾凌云也产生了一丝担忧。当前金融科技赛道太过火热,很多人正在过多地神化金融科技,尤其是AI技术。他们把AI当做一个框,认为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不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都冠以AI的名称。顾凌云认为,不应该把AI当作一个炫技的道具,而是应当将它作为一个实用工具,真正做到科技赋能金融。
成立5年以来,冰鉴科技一直专注于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科技行业的应用转化。5月17日,冰鉴科技联合发起上海金融科技产业联盟,积极推进央行金融科技“监管沙盒”,同时以金融为依托,助推上海的科技力量,尤其是芯片之外的金融科技再上一个台阶。
(2019中国金融科技上海高峰论坛 顾凌云博士发表演讲)
今年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顾凌云作为浦东创业大军的一员,他也曾在这里从起步到起跳再到起跑,如今带着满满收获的他,则希望未来浦东能够继续汇聚一批像冰鉴这样的企业,大家一起为创新中心和金融中心建设助力。
浦东创变者|顾凌云简介
顾凌云,现任冰鉴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毕业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并获博士学位。同时担任北京中科金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657)董事、峰瑞资本投资合伙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客座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东南大学客座教授、南京大学学生创业导师。在创立冰鉴科技前,曾是Turbo Financial Group 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风控官,ZestFinance 算法模型组创始人,IDG资本驻站企业家和投资顾问,还曾担任过 Kabbage 的首席科学家。作为精通人工智能和金融的专家,顾凌云在美国获得多项专利,发表论文数十篇;获评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浦东新区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全球科学企业家G200人物、海归科技创新者100人、陆家嘴十大海归精英、上海市陆家嘴十佳杰出青年等多项荣誉,并获得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高级工程师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