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详情
宜明昂科田文志:了解创新药“痛点”,在宽松自由的氛围里孵化源头创新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13日 来源:张江药谷

20多年来,张江从一片农田成为科技园区再到今日的张江科学城,从17平方公里扩增至220平方公里。全球各地的创新人才汇聚于此,使得这里成为中国科创的主场。

瞭望全球科创版图,汇聚顶尖专家智慧,张江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医药创新“强磁场”。怀揣“新药梦”的创业者是这片热土上创新最活跃的因子,也是构成今天“张江·中国药谷”这个让全球创新药从业者都闻之振奋、心有向往的园区品牌最核心的价值要素。

“做创新药需要很多积累,专业领域、科学领域、医学领域,商业领域,所以我们看到创新药企业的创始人都不年轻。2015年创立宜明昂科的时候,我当时思考的就是如何解决现有创新药的痛点---如何满足临床肿瘤患者需求,患者的肿瘤微环境对这个药物没有反应了,如何开发更有效的药物?结合个人履历来说,我是学医出身,相对了解临床病人的需求;在美国留学期间,没有当医生而是去做了基础免疫学理论研究,为做创新药打下了相对扎实的理论基础;后来在国外抗体药物公司搞抗肿瘤抗体药物研发,又掌握了抗体药的研发技术和管理,所以综合起来说,开发肿瘤免疫治疗的抗体类药物,我个人和我们团队的经验具备先发优势。”

在张江,有多位创新药企业创始人都曾做过老师。比如:华领医药陈力,他曾是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讲师;美迪西的陈春麟,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身上的学者气质源自早年在高校里做老师养成的习惯。田文志也是其中一员,出国留学前,他曾留在母校担任大学老师,其培养的学生有多位已在中国创新药圈崭露头角。

采访时,田文志开玩笑说宜明昂科的团队是“一个海归带着一群本土毕业的硕士和博士在做实验,不高大上,很苦但心里很踏实”。但在旁观者看来,他在企业建设早期和发展中担任的“老师”角色--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在科研探索上自己埋头苦耕,善于分享和培养人才、在企业内营造良好宽松的创新学习和脚踏实地的发展氛围,是宜明昂科快速发展到今天的成功秘笈也是独特的企业文化。

2011年来张江前,田文志想要回国创业的念头在内心“躁动”了5、6年。“当时因为家庭原因无法回来,但其实一直关注国内生物医药领域的情况。2006年中信国健(现三生国健)益普赛上市,让我们看到了国内生物制药的崛起;2007年嘉和生物成立,当时觉得国内有了做抗体药研发和生产的条件,所以就一直想回来看看。当然另一个原因是有点不服气,在国外各大公司做研发的基本都有中国人的身影,我们的Idea很好,结合公司的技术平台可以实现创新,但做到后面很多产品跟我们的关系不是很大,所以心里一直有股暗暗的不服气,一直想回国做中国的创新药。”

近几年,继 PD-1/PD-L1 之后,CD47被认为是肿瘤免疫领域的下一个重要靶点,目前全球范围内有20余家企业布局该领域,尚无 CD47 单抗获批上市。12年前,田文志就看到了这个靶点在肿瘤免疫领域的巨大潜力。2009年,在美国某抗体药研发企业工作的田文志看到了一篇关于CD47与癌症预后相关性的文章,立刻起草了针对CD47靶点开发抗体药的Proposal,在公司通过后,随即开展验证性研究,在体内体外、动物实验上都获得了良好的数据,无奈当时公司有战略调整,这个处于太早期还比较冷门的项目就被公司给舍弃了。

结合自身临床和药物研发经验的田文志始终没有放弃,作为国内第一个在CD47靶点上“吃螃蟹”的田文志带领着宜明昂科团队在该领域埋头深耕,成为了今日国内在该领域的“资深专家”。谈及这一切,田文志表达的是对张江和早期投资机构张科领弋的感谢。

“做新药研发靠自身力量肯定不行,一定要经过各个阶段和各方面、以及技术层面等全方位的合作才能达到。张江有着独特的生物医药研发的生态体系,早期团队带着一个Idea来创业,有丰富的CRO合作,可以满足从早期的细胞培养研究到后面的各种工艺设计,毒理药理,动物实验,再到小试中试的需求;现在有了MAH制度,在商业化生产方面都可以委托给别人做,让Biotech可以更加专注于创新。而且张江在上海是最接轨国际的地方,这里人才聚集,信息流通,跟国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别,氛围很适合创业,。活跃于张江的投资机构也相对比较了解产业,宜明昂科当时选择的是全新的靶点,所以很多大牌投资机构当时都认为我们过于冒险,但是张科领弋在他们刚成立早期,在规模并不是很大的一期基金里联合张江科创投一起投给了我们3000万,现在回过头去看,我也很佩服他们的胆识和魄力。当然早期项目主要在于看人,我们团队和于总的团队在对做原创新药方面的认知和默契度都很高,这大概也是我们能建立合作的开始。”

随着后来,宜明昂科完成B轮2500万美金和C轮8900万美金融资,我们看到礼来亚洲基金(LAV)、大湾区基金、上海科创壹号基金、济峰资本(LYFE Capital)等知名基金的注入,不断加持这个在肿瘤免疫领域备受关注的“黑马”。宜明昂科也快速构建了一支109人的“从早期研发到小试工艺、中试生产、临床注册和运营、包括商务和财务各个职能部门都具备的团队,基本上为公司后续快速发展做好了准备;而且让公司快速建立了4个具有竞争力的项目管线并累计获得了10个临床批件(中国8个,美国2个),除了CD47的深耕,宜明昂科在双特异性抗体、细胞治疗领域也布局了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作为在张江药谷成长起来的创新药企业,田文志也分享了宜明昂科在张江逐渐扩大的成长之路。“最早刚成立时就我一个人,在药谷平台大厦4楼租了一个20多平米的细胞房动手做细胞培养实验,我自己去买家具买冰箱。后来随着我们项目数据慢慢出来,拿到投资后,团队渐渐扩大,实验室和办公室再三扩充,先是在7楼拿了200多平米的实验室,在马路对过星巴克楼上3楼租了办公室;再后来又在1号楼1楼租了更大的细胞房;2017年8号楼再鼎医药搬走,留下1千平的502房间,我们用了2年就坐不下了;再后来在2020年启用了周浦国际医学园2800平米的中试研发楼。最近,国际医学园里半夏路45号楼一整栋1700多平米的研发中心也差不多块装修好了。后续还有一些产业化基地的布局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

随着企业快速的发展,田文志个人工作日程也越来也忙,他的日程本上的行程安排精确到了分钟,虽然采访当日是周末,一结束田文志就匆忙赶往下一场与投资人见面的路演会。“做新药研发时间和速度就是生命线,尤其是国内目前激烈的竞争环境和氛围让我们都加紧了步伐。但新药研发也不能只讲速度,必须要严格遵循新药研发的规律和科学严谨性,要首先保证安全有效再来看速度,毕竟患者的生存质量是第一位的。”谈到时间的话题,田文志如此说道。

7月2日,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发布了《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田文志感叹到“虽然该文件出来以后在资本市场引起了讨论,尤其是最近生物科技公司股票的震荡让大家比较关注,但我们看到的依然是积极的一面,投资人意识到所谓的Me Too Me Better可能不是好的投资策略了,愿意把大量的资金留出来做创新,为我们打造一个真的创新生态体系。从这个维度说,我认为未来10年是中国创新药的黄金时代,谁能把握住机会,谁能有真创新的东西,谁就能发展的更长远。”

 


声明: 以上新闻、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果存在知识产权相关异议,请联系58336316,本网站会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