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览
● 上海市2023年度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申报指南
● 上海市2023年度计算生物学重点专项申报指南
● 上海市2023年度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项目申报指南
● 上海市2023年度国内科技合作项目申报指南
上海市2023年度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申报指南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推动形成具有上海特色的计算生物学研发体系,根据《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上海市计算生物学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特发布2023年度计算生物学重点专项申报指南。
一、征集范围
专题一、开发关键共性技术
方向1:开发下一代基因编辑工具/技术集
研究目标:获得若干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编辑核酸酶,得到有自主知识产权、优于CRISPR-Cas9的基因编辑工具,完成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研究内容:从基因组和特殊生境宏基因资源出发,高通量挖掘、表征和改造用于体内基因编辑的核酸酶,设计并验证基因编辑性能,得到性能优于现有CRISPR-Cas9系统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下一代基因编辑工具/技术集;围绕效率、完整性、保真度、脱靶率等指标,建立基因编辑工具的评价方法,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疾病动物模型进行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4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150万元。
执行期限:2023年12月01日至2026年11月30日。
方向2:开发AI赋能的酶定向进化和设计技术
研究目标:建立高效进化技术及适用于酶定向进化的AI模型,获得酶的全局饱和突变库构建能力;针对千万以上大规模酶突变体库能进行超高通量筛选能力;通过定向改造,大幅提升3-5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酶分子性能。
研究内容:发展基于大模型的蛋白质序列与活性设计机器学习算法,设计高效的大规模酶突变库构建方法,建立酶分子的超高通量筛选方法,建立酶的序列-结构-功能-催化机制的数据集,结合实验数据和AI模型,实现高效定向进化。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2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300万元。
执行期限:2023年12月01日至2026年11月30日。
方向3:哺乳动物性染色体大规模遗传改造新技术的建立及应用
研究目标:实现人类重要基因和人超大DNA片段(2000kb左右)在小鼠中的大规模替换,探索建立整条性染色体的遗传操作方法,获得性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异常的细胞和小鼠,构建携带人源X染色体基因小鼠模型,为人类染色体结构功能关系及其与基因表达机理以及相关遗传疾病研究提供新方法和新模型。
研究内容:系统比较人和小鼠性染色体基因,筛选参与胚胎发育的关键基因;构建一批携带人源化X染色体相关基因的小鼠模型;构建携带人DMD基因原位替换小鼠DMD基因的小鼠模型,探索人类DMD基因突变造成的营养不良等疾病;探索构建稳定携带多一条性染色体的细胞系,并获得携带XXX(X染色体三体)或XXY(克式综合征)的小鼠,研究人类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相关疾病。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500万元。
执行期限:2023年12月01日至2026年11月30日。
专题二、发展面向重点应用产业的关键技术
方向1:开发新型RNA药物创制的合成生物技术
研究目标:针对突发传染性疾病、遗传代谢疾病、肿瘤等重大疾病防治需要,建立快速、精准、个性化的新型RNA药物的设计和载体研发平台,并开展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开发高效的RNA药物智能设计、新型载体构建和靶标挖掘技术;开展免疫源活性和效率检测,并通过智能深度学习预测RNA疫苗的免疫效率;揭示RNA药物的作用靶标和分子机制;构建高效的RNA药物合成通用元件库,开发RNA药物的规模化制备技术。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2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150万元。
执行期限:2023年12月01日至2026年11月30日。
方向2:发展功能食品的合成生物制造技术
研究目标:构建获得用于功能食品蛋白、原料改造酶、多糖、植物精油、功能性油脂高效制备的微生物菌株3-5株;实现2-5种新型功能食品蛋白或食品酶制剂的高效合成,产量不低于10g/L;建立功能食品蛋白、改性酶制剂的中试制备工艺。
研究内容:以食品级微生物底盘细胞为基础,开发用于合成或改造蛋白、淀粉(多糖)、香精、油脂等食品原料的微生物菌株设计与构建技术;发展微生物菌株高效制备功能食品蛋白或淀粉(多糖)、香精、油脂等食品原料的关键技术,实现功能食品蛋白或原料的规模化生产与应用示范。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2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150万元。
执行期限:2023年12月01日至2026年11月30日。
方向3:环境污染物监测与高效降解微生物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示范
研究目标:构建针对2-3种典型环境污染物及新污染物的生物传感器;构建2-3株可耐受高温、或低温、或高盐等特殊环境的污染物降解微生物菌株或菌群,实现污染物修复效率达到90%以上。
研究内容:以识别环境中典型污染物与新污染物为目标,开发高灵敏、高特异性的生物传感系统;整合耐高温或低温、抗高盐等生物抗逆功能元件,构建可在实际污染场景下高效降解环境污染物的人工微生物体系,并完成对污染物监测与环境修复的应用示范。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500万元。
执行期限:2023年12月01日至2026年11月30日。
二、申报要求
除满足前述相应条件外,还须遵循以下要求:
1. 项目申报单位应当是注册在本市的法人或非法人组织,具有组织项目实施的相应能力。
2. 研究内容已经获得财政资金支持的,不得重复申报。
3. 所有申报单位和项目参与人应遵守科研伦理准则,遵守人类遗传资源管理相关法规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相关规定,符合科研诚信管理要求。项目负责人应承诺所提交材料真实性,申报单位应当对申请人的申请资格负责,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不得提交有涉密内容的项目申请。
4. 申报项目若提出回避专家申请的,须在提交项目可行性方案的同时,上传由申报单位出具公函提出回避专家名单与理由。
5. 已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市科委科技计划在研项目2项及以上者,不得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
6. 项目经费预算编制应当真实、合理,符合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的有关要求。
7. 各研究方向同一法人单位限报2项。
三、申报方式
1. 项目申报采用网上申报方式,无需送交纸质材料。申请人通过“中国上海”门户网站(http://www.sh.gov.cn)--政务服务--点击“上海市财政科技投入信息管理平台”进入申报页面,或者直接通过域名https://czkj.sheic.org.cn/进入申报页面:
【初次填写】使用“一网通办”登录(如尚未注册账号,请先转入“一网通办”注册账号页面完成注册),进入申报指南页面,点击相应的指南专题,进行项目申报;
【继续填写】使用“一网通办”登录后,继续该项目的填报。
有关操作可参阅在线帮助。
2. 项目网上填报起始时间为2023年09月7日9:00,截止时间(含申报单位网上审核提交)为2023年09月26日16:30。
四、评审方式
采用第一轮通讯评审、第二轮见面会评审方式。
五、立项公示
上海市科委将向社会公示拟立项项目清单,接受公众异议。
六、咨询电话
服务热线:
021-12345
8008205114(座机)
4008205114(手机)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3年8月30日
上海市2023年度计算生物学重点专项申报指南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推动形成具有上海特色的计算生物学研发体系,根据《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上海市计算生物学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特发布2023年度计算生物学重点专项申报指南。
一、征集范围
专题一、生物大数据共性算法
方向1:单细胞多组学整合计算方法
研究目标:面向配对和非配对单细胞多模态组学数据,发展2种以上组学数据对齐及下游分析算法,性能相比国际主流算法提升10%以上。
研究内容:建立面向配对及非配对场景下的单细胞多组学整合AI计算框架,开发多模态整合场景下的单细胞多组学下游应用AI算法,实现单细胞去噪、聚类分析、多数据集整合、去批次效应、细胞类型识别、轨迹分析、细胞通讯,以及跨模态生成分析等。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200万元。
执行期限:2023年12月01日至2026年11月30日。
方向2:单细胞谱系追踪计算方法
研究目标:发展多模态数据整合的单细胞空间转录组谱系追踪算法,准确度比国际主流算法提升5%以上。
研究内容:针对静态条形码和基于CRISPR的动态条形码标记,建立单细胞转录组整合标记条形码的谱系追踪计算方法,实现单细胞转录组分析、条形码序列去噪、条形码进化树分析、细胞谱系进化树、细胞谱系发育图谱、谱系条形码与空间坐标多模态整合的空间转录组单细胞追踪算法等。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200万元。
执行期限:2023年12月01日至2026年11月30日。
方向3:样本特异网络标志物方法
研究目标:开发国际领先的样本特异网络标志物算法,复杂生物学过程预测准确性和敏感性比国际最高水平提高至少5%,复杂疾病早诊准确率比国际最高水平提高至少10%。
研究内容:开发样本特异性的网络标志物算法,从而实现基于网络对于发育、疾病等复杂生物学过程的准确和鲁棒的预测。针对复杂疾病,开发样本特异性的动态网络标志物,从而实现基于动态网络对于复杂疾病的早期预警信号准确标识与预测。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200万元。
执行期限:2023年12月01日至2026年11月30日。
方向4:转录调控网络基础模型
研究目标:建立国际领先的解码转录调控网络的预训练大模型,完成2个以上模型泛化任务,性能相比国际主流算法提升10%以上。
研究内容:整合多模态高通量表观遗传、转录调控和转录组数据,基于深度神经网络构建解码转录调控网络的预训练大模型。根据不同应用场景泛化预训练大模型,解决生物学核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预测细胞命运走向、鉴定细胞命运决定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基因和调控因子。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200万元。
执行期限:2023年12月01日至2026年11月30日。
方向5:RNA转录后加工调控网络解析方法
研究目标:建立模块化可拓展的RNA转录后加工智能分析平台,发展RNA转录后加工调控网络解析和功能预测模型,性能比国际主流算法提升10%以上。
研究内容:建立RNA转录后调控解析方法,系统解构RNA转录后加工多样性及其调控特征,包括但不限于RNA编辑、修饰、剪接、加尾和二级/三级结构的时空变化及相互协作,构建RNA转录后加工调控网络和生物学功能预测模型,解析其在全局生命代谢进程中的功能和机制。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200万元。
执行期限:2023年12月01日至2026年11月30日。
方向6:细胞器分辨率的细胞互作网络模型
研究目标:发展高分辨率的细胞互作网络模型,细胞与环境、细胞间及细胞器间互作的预测性能比国际主流算法提升10%以上。
研究内容:通过高维度、多模态、亚细胞分辨率的空间多组学数据整合,构建细胞与环境、细胞间及细胞器间互作动态网络;开发预测细胞与环境、细胞间及细胞器间互作的人工智能新模型,刻画互作的普适规律及其生物学作用,解析互作与人类疾病的内在关联。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200万元。
执行期限:2023年12月01日至2026年11月30日。
方向7:病原微生物时空变异演化网络模型
研究目标:发展病原微生物基因变异大模型,解析千万量级病毒、十万量级细菌全基因组演化网络,揭示变异毒性及传播风险,性能比国际主流算法提升10%以上。
研究内容:设计病原微生物全基因组尺度的序列变异快速比对方法,研发微生物全基因组的变异特征自动提取方法,发展位点变异演化网络快速构建算法,整合时空信息识别关键演化路径;构建致病相关风险基因及位点大模型,解析病原微生物变异位点的耐药风险及传播特征。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200万元。
执行期限:2023年12月01日至2026年11月30日。
专题二、蛋白质与核酸设计改造
方向1:蛋白质与核酸静态结构预测
研究目标:发展独立自主蛋白质与核酸结构预测及设计软件,总体预测精度比国际同期最高水平提升5%以上,蛋白质复合体结构预测精度比国际同期最高水平提升5%以上。
研究内容:发展并完善独立自主的大分子结构预测及设计软件,尤其是针对蛋白质侧链建模及点突变建模。面向蛋白质静态结构预测,开发独立自主的算法软件;开展蛋白质侧链建模研究,开发先进的蛋白质侧链建模方法,应用扩展到蛋白质相互作用、结构设计及进化研究上;发展蛋白质复合体,尤其是蛋白质与核酸复合体的结构预测算法,填补国内与国际空白;结合高通量核酸结构检测方法,开发核酸静态结构及其与不同生物大分子和小分子药物等在体内和体外不同条件下的结构预测模型和算法。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500万元。
执行期限:2023年12月01日至2026年11月30日。
方向2:蛋白质工程通用AI设计平台
研究目标:构建包含特色极限环境条件标注的蛋白数据库,建立蛋白质工程通用AI设计平台,指导蛋白质的改造和优化。
研究内容:建立具备亿级数据量且面向极端环境标注蛋白序列的核心壁垒蛋白数据库。通过学习蛋白的序列和结构信息,构建基于预训练的通用AI设计平台。在10个以上药用或者工程蛋白上,通过湿实验验证所建通用AI模型的能力:利用少于100个蛋白突变体实验数据,就能获得性能优越、满足应用需求的多点位改造工程蛋白。实现三款及以上蛋白的产业转化。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500万元。
执行期限:2023年12月01日至2026年11月30日。
专题三、重大疾病精准诊疗关键技术
方向1:精准医学大数据分析增强计算系统
研究目标:建立分析能力自我进化和知识自主挖掘的精准医学增强计算平台,推理长度、准确度以及分析效率达到世界领先,完成不少于10个重要疾病相关知识的长链自动推理验证。
研究内容:围绕精准医学大数据深度分析和智能推理,建立多组学数据分析能力自我进化的增强计算系统。研发知识和数据双驱动的自主挖掘系统,实现生物医学研究的自主规划和实现。以肿瘤等重要疾病为例,进行知识长链的自主推理和数据分析验证。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200万元。
执行期限:2023年12月01日至2026年11月30日。
方向2:智能健康数字孪生队列技术
研究目标:发展数字孪生模拟技术,建立超过1万人的多尺度多模态数字孪生队列,实现疾病发生发展的预防预警。
研究内容:基于真实世界临床疾病、健康人群、生物样本等多模态数据,引入GPT等新型人工智能模型和元宇宙技术,建立数字孪生队列。发展深度学习、因果推理、状态空间模型等,基于数字孪生队列进行癌症、病毒等高发、突发疾病的预警预防研究。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200万元。
执行期限:2023年12月01日至2026年11月30日。
方向3:疾病队列多层次数据集成共性技术
研究目标:开发3种以上面向复杂疾病的多层次数据集成分析算法,识别5个以上疾病的亚型关键靶点,在解释病人预后等关键临床指标差异方面提升10%以上。
研究内容:针对肿瘤、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复杂疾病队列产生的分子表型、影像表型、临床表型等跨尺度多层次数据,发展基于前沿统计和人工智能手段的集成分析技术,构建疾病演化的核心轨迹,开展复杂疾病的精准分型,并深入揭示不同层次关键表型信号之间相互偶联的底层机制,促进临床转化应用。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2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200万元。
执行期限:2023年12月01日至2026年11月30日。
方向4: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技术
研究目标:开发致病位点精细定位预测方法,比现有工具可靠性提升至少10%,实现遗传位点与疾病关联相关通路、细胞、组织的预测,比现有工具可靠性提升至少20%。
研究内容:针对复杂疾病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的大量风险位点,开发基于多尺度多组学大数据集成的复杂疾病风险位点功能解析平台。结合器官组织及单细胞水平表观遗传组学、转录组、蛋白组等数据,实现非编码位点致病机制和协同作用的解析,预测精准性等指标超越国际主流方法。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200万元。
执行期限:2023年12月01日至2026年11月30日。
方向5:医学大数据的生物统计共性算法
研究目标:面向精准医学大数据,开发非匹配样本多组学整合和驱动因子鉴定算法,准确度均达到世界领先,在统计基础理论和方法架构等层面产出原创新成果。
研究内容:突破传统组学研究范式,构建数据降噪大模型,开发多组学多模态对角整合模型和优化算法,基于深度学习、动力学模型和因果推理等实现驱动因子鉴定和标志物识别,解决精准医学多模态数据匹配样本缺乏、多变量实验干预困难等问题,为精准医学和疾病早筛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200万元。
执行期限:2023年12月01日至2026年11月30日。
二、申报要求
除满足前述相应条件外,还须遵循以下要求:
1.项目申报单位应当是注册在本市的法人或非法人组织,具有组织项目实施的相应能力。
2.研究内容已经获得财政资金支持的,不得重复申报。
3.所有申报单位和项目参与人应遵守科研伦理准则,遵守人类遗传资源管理相关法规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相关规定,符合科研诚信管理要求。项目负责人应承诺所提交材料真实性,申报单位应当对申请人的申请资格负责,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不得提交有涉密内容的项目申请。
4.申报项目若提出回避专家申请的,须在提交项目可行性方案的同时,上传由申报单位出具公函提出回避专家名单与理由。
5.已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市科委科技计划在研项目2项及以上者,不得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
6.项目经费预算编制应当真实、合理,符合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的有关要求。
7.各研究方向同一法人单位限报2项。
8.获资助的项目负责人及其所在单位应承诺将项目所产生的研究成果和数据资料等报送市科委。
三、申报方式
1.项目申报采用网上申报方式,无需送交纸质材料。申请人通过“中国上海”门户网站(http://www.sh.gov.cn)--政务服务--点击“上海市财政科技投入信息管理平台”进入申报页面,或者直接通过域名https://czkj.sheic.org.cn/进入申报页面:
【初次填写】使用“一网通办”登录(如尚未注册账号,请先转入“一网通办”注册账号页面完成注册),进入申报指南页面,点击相应的指南专题,进行项目申报;
【继续填写】使用“一网通办”登录后,继续该项目的填报。有关操作可参阅在线帮助。
2.项目网上填报起始时间为2023年09月7日9:00,截止时间(含申报单位网上审核提交)为2023年09月26日16:30。
四、评审方式
采用第一轮通讯评审、第二轮见面会评审方式。
五、立项公示
上海市科委将向社会公示拟立项项目清单,接受公众异议。
六、咨询电话
服务热线:
021-12345
8008205114(座机)
4008205114(手机)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3年8月30日
上海市2023年度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项目申报指南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根据《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上海市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特发布2023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一、征集范围
专题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方向1.可再生能源
研究目标:重点突破海上风电场效能提升、新一代高效太阳能光伏电池等关键技术,为本市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研究内容:(1)研究大型海上风电场风力机组集群空间阵列布局优化关键技术、海上风电场全域高精度产电功率预测集成系统,实现大型海上风电场产电提升4%以上;(2)研究环境友好、高效稳定钙钛矿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关键技术、高性能钙钛矿薄膜关键材料和低成本大面积成膜工艺,实现平方米级钙钛矿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转换效率达到20%以上。
执行期限:2023年12月1日至2026年11月30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2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300万元,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申报主体要求:本市企业
方向2.氢能
研究目标:围绕氢能技术和产业发展,重点突破低碳制氢、燃料电池用氢等关键技术,支撑本市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研究内容:(1)研究高效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关键技术,研制20kW级、5000A/m2电流密度的高效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装置,并完成应用示范验证;(2)研究基于云端大数据平台的车用燃料电池健康监测及寿命优化关键技术,建立基于实车实时数据的氢燃料电池系统运行寿命和故障特征数据库及氢燃料电池寿命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较实际值误差≤7%,实现车用氢燃料电池系统寿命≥30000小时。
执行期限:2023年12月1日至2026年11月30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2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300万元,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申报主体要求:本市企业
方向3.新型储能
研究目标:围绕储能技术发展趋势,重点突破全固态电池、钙基热化学储能、高温熔盐储热等新型储能关键技术,解决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问题。
研究内容:(1)研究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材料与关键工艺,研制新型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电池电芯单体容量≥10Ah,能量密度≥500Wh/kg;(2)研究基于百微米级钙基粉体颗粒的热化学储能技术,形成储能效率60%以上、容量10MWh以上的钙基热化学储能示范应用;(3)研究低成本复合高温熔盐材料的设计与优化,高温熔盐储热系统设计集成与安全控制等技术,建成10MWh以上的熔盐储热系统。
执行期限:2023年12月1日至2026年11月30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3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300万元,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申报主体要求:本市法人或非法人组织
方向4.新型电力系统
研究目标:围绕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等重点环节,重点突破城市配电网承载力提升、新型配用电系统、重要用户新型供电系统等技术,支撑提升本市电网的安全韧性和效率。
研究内容:(1)研究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城市电网承载力提升技术、城市配电网源网荷储协同规划和智能运行管控技术,研制紧凑型低压柔性互联装置、高压电缆无损健康监测系统等设备,形成配电网承载力提升50%以上的示范应用;(2)研究面向源网荷储充复杂场景的高效智控新型配用电系统关键技术,研制低压系统高电压的直流灭弧、临界负载电流开断、单极全电压开断、零飞弧等保护与控制关键设备,并形成示范应用;(3)研究以新能源为增量的城市轨道交通区域化供电系统状态评估、电力智能调度、电力网络智能分布式保护与自愈运行等技术,研发基于轨道交通负荷预测模型的智能电力调度仿真平台,形成新能源渗透率不低于15%的轨交区域化示范应用。
执行期限:2023年12月1日至2026年11月30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3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500万元,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申报主体要求:本市企业
专题二、低碳工业及再制造
方向1.低碳钢铁化工
研究目标:针对钢铁、化工等碳排放重点行业降碳需求,重点突破减碳和能效提升关键技术,引领高碳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研究内容:(1)研究工业废气二氧化碳矿化利用与钢渣协同耦合反应技术、中水与螯合剂循环再生使用技术,研制新型反应器,在大型钢铁园区建成减排量大于1.5吨二氧化碳/吨钢渣的炼钢炉渣矿化封存二氧化碳综合示范;(2)研究化工园区低碳规划与运营监控数字化技术、二氧化碳合成生物液体燃料技术,研制氢能燃料电池多联供技术设备,构建化工园区低碳运营数字化平台,并在大型化工园区建成综合应用示范。
执行期限:2023年12月1日至2026年11月30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2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500万元,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申报主体要求:本市企业
方向2.废弃物资源化与再制造
研究目标:围绕废弃物资源化与再制造,重点突破废旧太阳能光伏板、退役动力电池、固废等废弃物资源化高值循环利用技术,支撑无废城市建设。
研究内容:(1)研究废旧太阳能光伏板有价元素精深分离与增值利用关键技术,实现太阳能光伏板中有价元素精深分离提纯回用、伴生组分深度分离并制备先进功能材料,太阳能光伏板有价元素分离率≥95%,能源金属回收利用率≥90%,建成≥2000吨/年的太阳能光伏板有价元素及伴生组分分离与利用示范;(2)研究退役动力电池增强控制逻辑设计、电池增容/修复等关键技术,实现剩余容量75%-80%的公交退役动力电池容量提升5%以上,形成≥12000KWh的批量示范应用;(3)研究多源固废资源能源耦合利用关键技术,形成多源固废能源化、资源化利用技术中试验证及产品检测能力,建成大型低碳固废园区综合示范,实现园区能源产出量提升10%以上,多元废弃物再利用日处理规模≥1500吨/日。
执行期限:2023年12月1日至2026年11月30日。
经费额度:
1.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3个项目,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2.研究内容(1)、(2)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300万元,研究内容(3)资助额度不超过500万元。
申报主体要求:本市企业
专题三、新能源汽车
研究目标:面向交通载运装备绿色低碳发展需求,重点突破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整车、检测等关键技术,支撑本市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
研究内容:(1)研制基于800V高电压平台和碳化硅器件的深度耦合电驱动总成,碳化硅电机控制器功率密度≥40kW/L,峰值效率≥99%,电驱动总成峰值功率密度≥2.0kW/kg,最高效率≥93%;(2)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的新能源汽车多合一电机控制器性能综合测试技术,构建基于数字孪生的新能源汽车电机数字检测平台,建立负载高动态同步、高精度信号解析等数学模型≥5个,技术验证合格率≥98%,非对称测试建模≥5个,实现全自动化验证数据采集及耐久性分析;(3)研究氢燃料电池公交客车动力系统集成优化、关键零部件状态评估、故障自诊断等技术,研发新一代全功率氢燃料电池公交客车,构建车辆及关键零部件故障自诊断及安全预警平台,实现氢燃料电池、车载供氢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健康状态评估误差≤5%,形成区域级智能运营示范。
执行期限:2023年12月1日至2026年11月30日。
经费额度:
1.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3个项目,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2.研究内容(1)、(3)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500万元,研究内容(2)资助额度不超过300万元。
申报主体要求:本市企业
专题四、低碳建造
研究目标:重点突破建材的绿色制造,以及低碳设计、建设、更新等技术,为建筑和基础设施的全过程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技术支撑。
研究内容:(1)研究隧道换热管片的热-流-固耦合、换热效率提升、盾构能源隧道建造运营等技术,实现隧道运维能耗较现行节能标准降低75%并开展示范;(2)研究近零碳地面道路设计建造技术,研制道路新型碳捕捉材料,道路清洁能源自给率≥80%、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强度低于全市平均水平40%;(3)研制屈服强度≥550N/m2、伸长率≥20%的高强度绿色耐候钢,减少生产过程碳排放20%、较传统建筑节材40%,形成碳排放减少40%的高性能钢-混凝土新型建筑结构并应用;(4)研究大型交通枢纽不停运低碳智能提升、交通时空协同组织优化技术,实现枢纽更新后绿色能源占比≥30%、综合能效提升30%、碳排放降低40%、交通换乘效率提升20%。
执行期限:2023年12月1日至2026年11月30日。
经费额度:
1.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4个项目,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2.研究内容(1)、(2)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300万元,研究内容(3)、(4)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500万元。
申报主体要求:本市企业
专题五、负碳技术
研究目标:围绕碳中和愿景下对负碳技术的研发需求,聚焦CCUS技术及生态系统碳汇研究,开展负碳技术创新,支撑我市碳中和目标实现。
研究内容:(1)研究碳氧双键活化、碳碳偶联等关键技术,实现二氧化碳电还原高效高值化利用,完成千吨/年二氧化碳高效电还原制多碳产物技术验证;(2)研究固碳电池关键技术,开发具有强二氧化碳还原催化活性的气体电极,研制二氧化碳原位能源转换装置;(3)研究长江口滨海盐沼碳汇空间形成机制、未来不同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情景下滨海盐沼碳汇精细化预测评估技术、长江口滨海盐沼增汇技术。
执行期限:2023年12月1日至2026年11月30日。
经费额度:
1.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3个项目,企业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1:1。
2.研究内容(1)资助额度不超过300万元,研究内容(2)、(3)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200万元。
申报主体要求:本市法人或非法人组织
二、申报要求
除满足前述相应条件外,还须遵循以下要求:
1.项目申报单位应当是注册在本市的法人或非法人组织,具有组织项目实施的相应能力。
2.研究内容已经获得财政资金支持的,不得重复申报。
3.所有申报单位和项目参与人应遵守科研伦理准则,遵守人类遗传资源管理相关法规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相关规定,符合科研诚信管理要求。项目负责人应承诺所提交材料真实性,申报单位应当对申请人的申请资格负责,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不得提交有涉密内容的项目申请。
4.申报项目若提出回避专家申请的,须在提交项目可行性方案的同时,上传由申报单位出具公函提出回避专家名单与理由。
5.已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市科委科技计划在研项目2项及以上者,不得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
6.项目经费预算编制应当真实、合理,符合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的有关要求。
三、申报方式
1.项目申报采用网上申报方式,无需送交纸质材料。申请人通过“中国上海”门户网站(http://www.sh.gov.cn)--政务服务--点击“上海市财政科技投入信息管理平台”进入申报页面,或者直接通过域名https://czkj.sheic.org.cn/进入申报页面:
【初次填写】使用“一网通办”登录(如尚未注册账号,请先转入“一网通办”注册账号页面完成注册),进入申报指南页面,点击相应的指南专题,进行项目申报;
【继续填写】使用“一网通办”登录后,继续该项目的填报。
有关操作可参阅在线帮助。
2.项目网上填报起始时间为2023年9月8日9:00,截止时间(含申报单位网上审核提交)为2023年9月27日16:30。
四、评审方式
采用一轮通讯评审方式。
五、立项公示
上海市科委将向社会公示拟立项项目清单,接受公众异议。
六、咨询电话
服务热线:
021-12345
8008205114(座机)
4008205114(手机)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3年8月31日
上海市2023年度国内科技合作项目申报指南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根据《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特发布2023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国内科技合作项目申报指南。
一、征集范围
方向1:高寒高海拔低碳多能互补综合新能源利用技术开发及示范应用
专题一、重点合作区域技术攻关
合作目标:支持在沪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与有关地区机构,聚焦上海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和有关地区创新发展重大需求开展联合攻关,提升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
研究内容:面向珠峰国家自然保护区实际需求,开发适应西藏高寒高海拔的复杂环境的易安装、免维护、高可靠低碳多能互补综合新能源利用技术并集成示范。
考核指标:研制适用高海拔地区多能互补(光、风、储)综合新能源集成应用示范系统1套(最大负载功率>5kW;最大容量>25kWH),实现电-暖-氧联供的智慧能源模块,通过离(并)网应用,验证其适应性和经济性。
执行期限:2023年10月10日至2025年10月09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100万元。
方向2:高黎贡山外来植物入侵的影响与防控研究
合作目标:支持在沪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与有关地区机构,聚焦上海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和有关地区创新发展重大需求开展联合攻关,提升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
研究内容:面向云南省建设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国家重大需求,研究高黎贡山外来植物入侵的分布格局、扩散途径、功能性状与入侵性的关系,以及对当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构建外来植物入侵监测平台与管理系统。
考核指标:揭示3-5种重大外来入侵植物的分布现状、扩散途径、入侵机制和危害,并建立面积不低于4万平米的外来植物入侵动态监测与控制的示范区1个。构建高黎贡山外来入侵植物数据库系统,涵盖90%以上外来植物的生物学特征、功能性状、分布现状、扩散途径等数据。
执行期限:2023年10月10日至2025年10月09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100万元。
方向3:心脑血管疾病精准预警与干预研究
合作目标:支持在沪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与有关地区机构,聚焦上海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和有关地区创新发展重大需求开展联合攻关,提升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
研究内容:面向新疆心脑血管重大疾病早期诊断及干预的实际需求,开展全生命周期的心脑血管疾病精准预警与干预研究,建立心脑协防共管模式,开发可复制可推广至全疆范围的诊断技术,提高新疆地区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和诊断水平。
考核指标:开发适用于新疆地区心脑高危人群早期筛查的新型分子诊断技术;建立心脑协防共管创新模式示范应用基地2-3个;出版适用于新疆地区心脑血管协防共管著作1本。
执行期限:2023年10月10日至2025年10月09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100万元。
方向4:基于航空轮胎需求的天然橡胶良种快繁及高效生产体系研究与示范应用
合作目标:支持在沪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与有关地区机构,聚焦上海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和有关地区创新发展重大需求开展联合攻关,提升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
研究内容:面向航空轮胎对天然橡胶材料的性能需求,充分利用海南天然橡胶特色资源与本市农业新技术,开展天然橡胶优良品种体胚苗的快繁,探索创新农业种质培育技术用于不同树龄体胚苗的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应用,对天然橡胶的产量、品质及抗性等进行评价。
考核指标:形成航空轮胎用国内天然橡胶优良品种优质种苗快繁培育方法;形成基于材料性能对比的国内天然橡胶产量、品质、抗性改善提升方案1套;形成高效栽培天然橡胶技术标准1套。
执行期限:2023年10月10日至2025年10月09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100万元。
方向5:城市绿色交通数字化公共平台建设及应用
合作目标:支持在沪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与有关地区机构,聚焦上海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和有关地区创新发展重大需求开展联合攻关,提升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
研究内容:面向福建省三明市智慧交通绿色出行城市建设需求,开展绿色交通数字化公共平台建设及应用研究,打通全三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联网平台,为当地实现智慧交通绿色能源的管理及监控提供技术支撑。
考核指标:组建三明市城市绿色交通数字化公共平台,开发并接入10个光储充一体化服务站点,接入至少200台具有电池安全监控、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的城市公共充电桩;接入至少500台城市公共运营车辆。
执行期限:2023年10月10日至2025年10月09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100万元。
专题二、对口合作地区技术推广与示范应用
合作目标:支持在沪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与对口合作地区机构开展跨区域创新协同,促进本市科技成果跨区域示范应用。
研究内容:围绕合作地区相关领域(附件1)创新发展需求,开展适用技术跨区域示范应用研究。
申报主体要求:1、所申报项目已具备扎实的合作基础,并获得合作地区科技主管部门推荐支持,需提供“推荐函”(附件2)。
2、与本市对口地区(附件1)合作的项目可由当地县级科技主管部门推荐,其他地区合作项目需由省级科技主管部门推荐。
执行期限:2023年10月10日至2025年10月09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0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50万元。
专题三、对口合作地区技术交流与需求挖掘
合作目标:围绕对口地区(附件1)创新发展需求,提升当地运用先进技术成果的能力。
研究内容:在对口地区开展相关领域适宜技术科学研究和推广应用,挖掘当地创新发展技术需求并提出跨区域协同创新建议方案。
申报主体要求:1、项目负责人须为本市派驻对口地区在任驻外干部(一年期及以上),且自项目申报之日起,驻外时间不少于6个月,能深入一线为当地相关领域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
2、须提供上海市对口支援前方指挥部(联络组)或本市市级组织部门等推荐材料(附件3)。
考核指标:项目执行期内为对口地区培养技术或科研管理类人员不少于40人次;结合工作实际,挖掘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技术需求1-2,并形成建议报告。
执行期限:2023年10月10日至2024年10月09日。
经费额度:非定额资助,拟支持不超过10个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不超过20万元。
二、申报要求
除满足前述相应条件外,还须遵循以下要求:
1. 项目申报单位应当是注册在本市的法人或非法人组织,具有组织项目实施的相应能力。
2. 研究内容已经获得财政资金支持的,不得重复申报。
3. 所有申报单位和项目参与人应遵守科研伦理准则,遵守人类遗传资源管理相关法规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相关规定,符合科研诚信管理要求。项目负责人应承诺所提交材料真实性,申报单位应当对申请人的申请资格负责,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不得提交有涉密内容的项目申请。
4. 申报项目若提出回避专家申请的,须在提交项目可行性方案的同时,上传由申报单位出具公函提出回避专家名单与理由。
5. 项目经费预算编制应当真实、合理,符合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的有关要求。
6. 每位项目负责人限报本指南项目1项。已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市科委科技计划在研项目2项及以上者,不得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
7. 项目须由申报主体(上海方)与合作单位共同合作开展,于2022年1月1日至本指南网上截止日期间,就申报内容签订技术合同,且经上海市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认定登记。技术合同及认定登记证明须上传提交。
三、申报方式
1.项目申报采用网上申报方式,无需送交纸质材料。申请人通过“中国上海”门户网站(http://www.sh.gov.cn)--政务服务--点击“上海市财政科技投入信息管理平台”进入申报页面,或者直接通过域名https://czkj.sheic.org.cn/进入申报页面:
【初次填写】使用“一网通办”登录(如尚未注册账号,请先转入“一网通办”注册账号页面完成注册),进入申报指南页面,点击相应的指南专题,进行项目申报;
【继续填写】使用“一网通办”登录后,继续该项目的填报。
有关操作可参阅在线帮助。
2.项目网上填报起始时间为2023年9月13日9:00,截止时间(含申报单位网上审核提交)为2023年10月8日16:30。
四、评审方式
重点合作区域技术攻关采用第一轮通讯评审、第二轮见面会评审方式。
对口合作地区技术推广与示范应用采用第一轮通讯评审、第二轮见面会评审方式。
对口合作地区技术交流与需求挖掘采用一轮通讯评审方式。
五、立项公示
上海市科委将向社会公示拟立项项目清单,接受公众异议。
六、咨询电话
服务热线:
021-12345
8008205114(座机)
4008205114(手机)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3年9月5日
以上内容经小编综合整理,仅供参考,具体请以官方发布最新信息为主。